用户吕宝强
廊坊凭什么登顶“算力第一城”
8月22日至24日,2025中国算力大会在山西大同举行。在全国拥有算力中心的302个地级行政区中,廊坊城市算力分指数蝉联全国第一,张家口、大同位列第二、三位。
廊坊,这座在全国乃至河北省存在感不高的三线小城,一下子被推到了“风口浪尖”。
2022年2月,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,同意在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、成渝、内蒙古、贵州、甘肃、宁夏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,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,“东数西算”工程正式全面启动,成为继“南水北调”、“西电东送”、“西气东输”后的又一“超级工程”。
其中,京津冀枢纽规划设立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。起步区为张家口市怀来县、张北县、宣化区。
廊坊并不在列。
“数”指的是数据,经济越发达,产生的数据量越大,所以叫“东数”;“算”指的是算力,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,西部地区空间广阔、能源丰富,适合发展数据中心,所以叫“西算”。
廊坊地处东部,但经济发展一般,并不会产生那么多的数据,可以说是“数据洼地”;廊坊也没有像贵阳、张家口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及资源能源禀赋,所以没有挤进“东数西算”的数据中心集群。
廊坊虽然不强,但“邻居”太强了。
需要指出的是,“东数西算”并不是将东部的所有数据都运往西部去算。
对于后台加工、离线分析、存储备份等对网络要求不高的数据,适合向西部转移;而对于视频通话、远程医疗、智能网联等对网络要求高的数据,还得留在东部计算。
廊坊夹在北京、天津两个超大城市、万亿GDP城市之间,素有“京津走廊”之称,拥有直连京津的低延时优势,数据传输更快。
据悉,廊坊与北京的数据传输延时只有2~3毫秒,内蒙古得5毫秒左右,宁夏8毫秒以上了。
此外,算力比拼的是电力。
数据显示,2024年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达1660亿千瓦时,占全社会用电量约2%;预计到2030年,全国数据中心总用电量将达5257.6亿千瓦时,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4.8%。
北京、天津等一线城市本身用电就紧张,又怎能“匀”点给数据中心?
经济不发达反而成为廊坊发展算力的又一优势。因为自身电力需求量没那么大,才能养得起数据中心这只“电老虎”。
除了诸多优势,自身也努力,这是廊坊成为“算力高地”的第三个原因。
2009年,“数据”一词还不时兴,廊坊即抢先布局数据中心建设,吸引了中国联通、中国移动、华为、京东、润泽、万国等数据中心相继落户。目前,全市已投运数据中心32个,运行标准机柜32.7万架,智能算力规模22384P(P为算力的量化单位,表示每秒千万亿次浮点运算)。
依托强大的算力底座,廊坊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。今年上半年,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0.8亿元,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3.1亿元,均居全省第一。
#东数西算##廊坊##数据中心#

